公共自行車引領綠色出行新潮流
◎文/本報記者 陸銘 圖/本報記者 孫井賢 2011年底,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美麗徐州,打造生態宜居環境”的總體目標,將公共自行車服務項目列入2012年市政重點工程建設計劃。 歷時三年,公共自行車項目全市共建設了603個站點,投放19380輛公共自行車。 低碳便利,綠色出行,公共自行車讓城市更宜居。 關鍵詞:發展 從2012年啟動至今,公共自行車項目按照成網成系、遠近結合、景觀協調、方便換乘的原則,重點方便市民短距離的交通出行和換乘,站點主要設置在道路兩側,以交通樞紐站、商貿中心、各類院校、住宅小區、行政辦公、休閑公園、風景旅游區等人流集中的公共服務設施周邊為重點。 中心城區設置300米左右一個站點,外圍區域保持500米左右一個站點,保持每平方公里5至15個。目前,全市共建設站點603個,安裝鎖車器23086個,投放公共自行車19380輛。系統采用最新物聯網技術,達到國內一流的水平,運營實行24小時借還車服務,全市實行自行車通借通還。軟件系統升級擴展容量可至100萬輛自行車運營,滿足將來覆蓋各縣、市“一卡在手、通騎徐州”的需要。 關鍵詞:速度 作為一項為民辦實事的重點工程,公共自行車項目建設管理單位出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切實把惠民工程落到實處,包括年齡在16到70周歲的市民都可辦卡,并兼容市民卡借還車;本地戶籍市民、在校大學生、軍人都免費辦卡,不收押金(有單位證明),只收30元充值費,外地市民加收200元信譽金;與各大賓館、旅行社等簽訂公共卡服務協議,外地游客在賓館領取房卡的同時可領取公共自行車卡,方便外地游客在徐州騎行;倡導市民“隨用隨騎、騎后速還”用車理念,借車一小時免費,超過一小時按每小時1元收費。 因為政策定得好,市民辦卡積極性高。至2015年8月,市民辦卡達56.7萬張,目前辦卡量依然在每天四五百張增加。其中普通市民占總數的70%,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占總數的20%,學生及外來人員占總數的10%。 關鍵詞:保障 至2015年8月31日,共計借車1億零611萬人次。現如今市民日均借車15萬人次,每輛自行車一天被借8次左右,使用率全國領先。 使用率全國領先的背后是經驗豐富、一絲不茍的保障。 為了緩解高峰期借還車難的問題,管理單位采取有效措施,在重點站點采取專人定崗;增加巡檢調度人員,將原來配置的126人增加到156人;根據運行規律,要求運營公司夏季延長晚上服務時間;對系統進行升級,滿樁時市民打電話和刷卡可以騎車回家(晚上10點至次日7點)不計費。 為了降低運行公共自行車故障率,管理單位要求運營公司增加維護維修人員,從原來的25人增加到30人,做到壞車不積壓,日壞日修日清;形成制度,對公共自行車進行定期檢修,對損壞和老化的設備進行更換,僅今年上半年運營公司就更換配件6萬余件;敦促要求運營公司對缺失車輛進行補充,始終保持自行車實用量。 關鍵詞:低碳 作為一項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公共自行車項目低碳生活效果顯著。 首先,公共自行車減少了市民的出行成本,實現惠及民生,租車實行一小時之內免費,用車免費率達98.8%,按每人每次出行成本1元計算,已累計為市民出行節省1億多元;其次,公共自行車交通分擔率明顯。據統計,2013年公共自行車運行1年市民借車總量為3311萬人次,對我市的交通分擔率達到2.5%以上。2014年交通出行分擔率達3.3%,預計今年交通出行分擔率將達3.4%;另外,以騎車代替開汽車出行為例,按照每人每次騎行3公里,汽車百公里10升油耗計算,公共自行車運營至今約節省燃油3183萬升,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7萬噸;現借車量日均超過13萬人次,測算每天可減少二氧化碳排量約90噸,相當于增加100公頃的綠地。 “公共自行車運行以來,低碳便利、綠色出行的理念得到了市民的廣泛支持和響應,該項目在2012、2013年市統計局對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民意調查結果中,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市城管局城用客運場站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項目2013年還獲得了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創新獎一等獎,2014年獲得江蘇人居環境范例獎的同時還被國家住建部列為城市步行和自行車推廣示范項目。 |